这部没有一句对白的黑白影片,凭什么能拿奥斯卡?

黑白影片在很多人的概念里都是“古老”、“怀旧”的象征。但是随着《八月》获得金马奖又走上院线,很多人才发现,原来现在还有很多执着于黑白影像的影视工作者。

按说影视产业发展到现在,用各种方式都可以把色彩玩转,视觉效果甚至变成电影的最长板,以弥补故事和节奏缺陷。那么在彩色电影出现之后仍然执着于黑白影片,理由就只有“经典”了。

让我们先回到2012年的奥斯卡。

2012年,第84届奥斯卡颁奖礼上,以黑白默片形式拍摄的《艺术家》,击败其他热门提名影片,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多项大奖。

在这个3D技术、视觉特效、甚至VR等各种先进视觉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黑白片却“战胜”了彩色片,原因又是什么呢?

先从导演说起,导演迈克尔·哈扎纳威西斯本就是个怀旧之人,在《艺术家》中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无论是故事背景、叙事手法、角色设置,还是镜头运用、摄影布光,都是竭力还原上世纪20年代的黑白默片。

在故事层面,艺术家的故事始于1927年默片与有声片交替之际。男主角乔治·瓦伦汀作为默片巨星,面对佩皮·米勒代表的有声片新人,无法与时代接轨,他们的故事正是电影工业新旧交替的故事。黑白默片的映像与主题,带有强烈的心理色彩,观众很容易被角色的情绪所牵动。加上默片的行动与意会言简意赅,让黑白默片在新时代继续发光。

片尾的两人共舞代表默片与有声片的齐头并进,证明电影工业的发展仍将继续。它是对于古典好莱坞的一种回归,有一种历史积淀的肯定,这正中奥斯卡评审下怀。

从影片本身来说,《艺术家》绝不仅仅是为了“黑白”而“黑白”,导演用复古又新锐的探索精神,不仅忠实的还原黑白,更是把这些黑白的设定延伸到故事层面,让主人公在100分钟里跨越了时间的隔阂,让时代这一岸的观众感怀至深。

《艺术家》的成功,不禁让人思索,为什么黑白片总显得要比彩色片经典?

这是黑白片的伟大吗?也许更准确的说,这是艺术本身的伟大,在人性互通的地方,繁冗的技术甚至无需抵达。

正因如此,即使到了彩色片占据绝对主流的时代,依然不缺乏有勇气的导演,在经历了投资公司的不认可和执行层面的种种顾虑后,勇敢的拍出了优秀的黑白电影作品。

《大爵士乐队》(The Big Combo,1955)是部低预算的B级黑色电影,但约翰·阿特顿的摄影绝对是教科书级别。

大导演约翰·休斯顿拍的《白鲸记》(Moby Dick,1956)虽然是彩色片,但它的基本调子也是黑白,由码头的阴郁到海上的阴沉,都用单色处理,色彩浅淡暗灰,已接近黑白原色,加深了戏剧的气氛和感受的力量。

在当代电影美学体系里,黑白还有其超越色彩本身的价值,比如很多导演在拍具备历史意义或沉重题材的电影时,仍喜欢用黑白处理,这也体现了当代审美的高逼格。

不论是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 s List,1993)

还是贝拉·塔尔的《都灵之马》(A Torinói ló,2011)

还有讲述父子旅行的《内布拉斯加》,父亲通过旅程缅怀岁月,孩子通过旅程拼凑父亲的轮廓。复古的派拉蒙标和黑白摄影让这部片变得像是一部老片,有沉沉之味。

不止如此,黑白摄影还能处理彩色电影无法表达的情绪,姜文为什么要在表达青春的彩色片《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成年部分用黑白片来表现呢?用他的话说就是穿西装的哥几个与现代城市的呜呜泱极不协调,所以只好用黑白影像化解。

时至今日,黑白色不仅在影像世界中被奉为经典,在整个艺术领域、生活领域当中,都占据了人类审美的大部分G点。这就是为什么流行年年变,黑白永恒当道,类似《艺术家》、《八月》这样的影片仍能引发共鸣,成为各大电影节的座上宾。

除电影外,很多有想法的广告片,也常采用黑白设定。比如小狗电器这支刚刚上线的广告短片,以黑白为主色调,前半部分是主黑色系。

后半部分是主白色系。

无论是构图,还是以色彩表达的情绪和内涵,都颇有几分韵味。

我们可以从头捋一下这广告。

开头的几秒,因为广告的主角是杨洋,几个特写的眼神与黑色基调映衬,不光是给少女舔屏用的,还有人物可想象的空间。

然后就是黑白冲突。

这里是用很艺术的手法表现出吸尘器卷走尘埃的方式。

黑白两色是非常两极的颜色,但是放在一起就是迷之和谐,且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声画结合,看得出这广告片的拍摄前就有了精准的导演构思,着力于展现黑与白的统一与分离。

之后,一身黑色的冷峻杨洋开始了旋转、跳跃和种种锋芒毕露的动作。

伴随动作,黑色杨洋发出疑问,是个性还是天性?嗯…well…确实逼格很高,慢动作和舞蹈与他提出的问题相配合,是个让人印象深刻的镜头。

随后,画面开始展现柔和版的白色杨洋,黑色背景呈现粒子化离散的效果,随着杨洋干脆的动作,背景世界的设定由黑及白。

随着不断地与手里的吸尘器互动,杨洋再次表达了自我观点,关于强劲的答案回应了刚才天性与个性的提问,广告干净利落的收尾。

黑白两色是碰撞与和谐的经典结合,加上演技上了个台阶的杨洋,完全把一个家居场景变成了又有味道又有故事感的人生场景,在一众家电品牌中显得与众不同。

猜想广告应该是想用黑白两色的各自气质特性象征,来突出品牌本身的定位和方向。这支广告当然不仅仅是为了表现吸尘器,小狗电器和杨洋既选用黑与白的经典元素向自我发问,也给出了他们的答案:用白色的光清晰的定义自我,用黑色时刻曲折的理解自我,任何极致都有它的禅味。

最后,我们也可以看一遍完整的广告,感受黑与白的哲学时刻。


推荐: | 没有为什么 | 有没有什么可 | 为什么我没有 | 没有个性的人 | 没有度数的美瞳

本文标题:这部没有一句对白的黑白影片,凭什么能拿奥斯卡?

这部 没有 一句 白的 黑白 影片 什么

网站首页 | 百分之一旗舰店 | 拼多多优惠券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2024-04-29 06:00:42

Copyright © 2024 百分之一.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0906146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