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这部电影很好,但我不确定你们敢不敢看

还很少在一部电影的评价这么纠结过,首先,我毫不怀疑下面提到的这部电影是部好片,尤其放在院线片当中,影片观众情绪的调动更是出类拔萃。在观看过程中,也与我产生了极大的心理共鸣,或紧张、或恐惧、或愤怒、或伤感,有时想哭,有时又有点暖。

然而,我却没有想好要不要去推荐这部电影。它太真实、因为这就是生活,而这种作品对观众的触动,也远超过电影本身。会让你的思绪跳出这部电影,回到记忆当中,去寻找那些曾见过或经历过的瞬间。

这就是《生门》,纪录片《生门》

相比其他几部16日上映的院线片,这部电影实在太低调。成本太小,又是纪录片,加之关注的也是写比较严肃的话题。尤其,还把档期放在了12月中下旬的贺岁档。

在传统意义上的贺岁档出现《生门》这样一部电影,或许也算是内地电影市场的一种“景观”。这部将目光聚焦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产科四组家庭的纪录电影,讲的是一个又一个关于生的故事。片名是生,剧情却又伴着死的危机。产后大出血、早产畸形儿、胎盘前置等等危及大人与孩子生命危险的状况,共同构成影片的情节主线。

而由这生与死,引出其后更多的故事,可能是影片更关心的。

当然,在关注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关注的,还是影片的导演陈为军,关注华语纪录片的观众,对这个名字一定不会陌生。他的两部纪录片代表作,也早就是在国际上拿过太多大奖了。比如当初关注艾滋病村的《好死不如赖活着》,抑或小学生班干部选举的《请为我投票》,都是通过一些典型事件,来投射其所处的时代与社会。

该片还曾入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

《生门》中关注的生育,是大多数人都会经历,尤其对女人来说,是一生难忘的。尤其在当代中国特有的社会结构下,生门已经远不简单是人类繁衍的天然习性,它能触发的连锁反应更为宽泛和深远。透过这一道生门,相信每个人都能看到不同的世界:制度、人性、性别、贫富……如果简单用一个或两个主题来概括这样的电影,反而浅了。

影片以武大中南医院妇产科为核心,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拍摄,前期拍摄大概两年多,期间接触了80多个家庭,其中有40多个形成故事,最终,挑选出四个典型家庭,构成了这部纪录电影。而这四个家庭,也都非常有代表性。

甚至,这四个故事如果稍作加工,就会变成四篇天涯热门情感贴:这里有渣男、有贫穷、有愚蠢、有重男轻女的陋习,都是网友热衷的话题。当然,这其中还有对生活的无奈。

豆瓣评论也提到了很多角度

如果你对前些时日的“罗尔事件”哀叹不已,那么在《生门》当中,陈小凤这一组家庭的遭遇,则会让银幕前的你更加焦躁。问题很简单,没钱!但是,这里钱就是命。

孕妇持续出血,必须马上手术,不过,要先把5万块钱交上。否则,孩子保不住,大人生命也有危险。

镜头会跟随角色奔走,看他以各种方式筹款。从乡间邻里几百几千的救急,甚至借民间高利贷,对银幕前大多依赖微信、支付宝的观众来说,这个世界已经开始越来越远,折射出的巨大反差,成为当代中国极为分化的几重世界的缩影。

而陈小凤家庭这条线,可能还能看到延伸体现出的乡村凋敝(未到过年期间,基本很难借到款),在面对与他们收入水平极不匹配的医疗费用时,他们也没被准确纳入到医疗保险体系,社会救助难以衔接,仅仅只能依靠和上几个时代无差别的邻里借款来解决困境。

可以想象,影片结束后,历经此次“生门”的陈小凤一家,倾全家之力的一年劳作,也很难偿还影片当中他们欠下的巨资。

而另一组面临早产儿困境的李双双家庭,在镜头面前呈现最为赤裸的人性探讨。经检测之后,已过28周的胎儿可能有智力不全或是身体发展不健全的风险,该如何选择。所谓优生学的指导,家长执意引产,因为万一剩下的是个智力或身体有缺陷的孩子,将是家长一生的痛,按孩子父亲的话就是,自己这一辈子都完了。不过胎儿已太大,不符合引产原则。

出于人道主义,医院建议竭尽全力救治早产胎儿,家庭又面对新的困扰,是否该支付高昂费用抢救这个本就有风险的孩子。按家人的话就是,很怕最后人财两空。听起来很冷血,让人非常愤怒,然而,这不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么,一个真实的,充满矛盾的世界。

第三组家庭夏锦菊的故事最有戏剧性,产后大出血,产妇却仍然想要保住子宫,保留生育的能力。结果,就是更多的大出血、心脏两次停跳,紧急抢救,最终出血量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全身换血两次。

由于抢救过程非常紧张,尤其在纪录电影中,抓取到这么真实、紧张的的手术台镜头,其氛围堪比好莱坞大片。真实世界的手术台场景,透过影像传递到银幕前,甚至也会让观众反思身体与生命的诸多本质核心。

作为纪录电影的《生门》,除却有力捕捉上述片中真实人物事件。串联起影片“故事”结构的医院场景,以及医疗团队的跟踪,也是全片的亮点。

就像王津之于《我在故宫修文物》。《生门》当中的李主任及其医疗团队,在极度紧张的影片气氛中,透过个人魅力,及医院的日常工作及生活,让影片的节奏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

与传统网络新闻语境下的“医患矛盾”不同,《生门》这部分显得相对融洽,这或许源于电影本身也是所谓的“健康中国”国家战略项目,影院的选取和配合在制作初期达成的某种共识。

作为电影的《生门》,给观众呈现了一个医院场景中的群像,透过群像中的人物生活,展现当下社会的缩影,主人公在期间跟随着手术节奏,也让观众洞察和反思生育、人性等诸多议题;但同时作为真实的纪录影像,电影当中的主人公及故事,都是现实发生并且深刻烙印在他们生活当中的事件。

比如,在陈小凤家庭面临5万巨资压力举步维艰时,摄制组除了拍摄以外,是否也提供了真正意义上的资助?而银幕前的观众,或许也在质疑李小双家庭对于早产儿不够果断坚决的同时,假若身份调换,又有多少观众能毅然决然的坚决救治,而非抱怨声中所谓的“优柔寡断及毫无人性”?这些影像之后的反思,其实更值得玩味。

刚开始看的时候,你可能会愤怒、或者是惋惜、再或是恐惧。但一路经历下来,反倒有点麻木,变成无奈之后的一声叹息。

没错,这就是生活,真真正正的生活。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我们都正在经历着。而这部电影的魅力也在于此:那些来自生活本身的震撼以及触动。

而看完这部电影,我更感兴趣的还有是,你还敢生么?


推荐: | 敢不敢晒表 | 不敢穿出去 | 这种东西不敢 | 男人看的电影 | 看电影

本文标题:即便这部电影很好,但我不确定你们敢不敢看

即便 这部 电影 很好 但我 不确定 你们 敢不 敢看

网站首页 | 百分之一旗舰店 | 拼多多优惠券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2024-05-10 03:21:48

Copyright © 2024 百分之一.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0906146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