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之乱前,董卓如何从平民到封疆大吏?

2017-03-09 04:11:37

新闻中心>风长眼量>正文内容

董卓,字仲颖,凉州陇西郡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其父曾任颍川纶氏县尉,是个九品芝麻官。董卓年少便回到凉州,并随父从军。

董卓父亲去世后,他以官吏之后的身份,被招入洛阳,担任羽林郎。羽林郎,大多来自三辅和凉州,是家世清白的良家子。这是董卓镀的第一层金,羽林郎董卓回凉州,立即担任了军官。

董卓从小结交凉州姜人,他回到凉州后,对羌人主要还是交朋友,羌人送给董卓的牛羊达千余头。羌人为何对董卓这么好?因为董卓以剿灭马贼为由,帮一部分羌人打击对手,壮大自己。如此过了几年,董卓升为军司马(军职六品)。

后来中郎将张奂征讨并州的南匈奴,从凉州调董卓来援助。当时皇甫规、张奂、段颎,因在凉州镇压姜乱有大功,称为凉州三盏明灯(凉州三明)。张奂本身也是凉州人,他对董卓的人生观产生了深刻深远的影响。

当时皇帝驾崩,大将军窦武大权在握,立小皇帝汉灵帝。窦武与太监不和这是众所周知的,窦武与张奂不和却鲜为人知。张奂统领数万精锐南下赶赴洛阳,在洛阳城外与窦武决战。后来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被灭族,成千上万的门生故吏和姻属因此送命,这大概是东汉末年最大的冤案。

张奂后来否认此事,想把罪责推到太监头上,但迫于压力,他还是辞职,隐居在华阴县著书讲学,写了三十多万字,收了一千多个徒弟。张奂名气大,豪门子弟争相来拜师,车马不绝于道。

张奂做了大逆不道的事,竟毫发无损,连名望都没损多少,董卓耳濡目染,非常深刻。后来董卓在洛阳和长安大开杀戒,做了比张奂更罪大恶极的事,却并不隐居。

在张奂账下镀了第二层金,董卓升为并州雁门郡广武县令(官职五品)。接着几年董卓担任过益州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这也都是五品军官。

董卓做到五品官,就升不上去了。董卓之兄董擢带一百匹缣,拜见隐居在华阴县的张奂,张奂却拒而不受。不收礼物,意思就是不帮董卓升官。张奂对他的木料说:“董卓有奸凶之心。” 奸凶之心,这是董卓上司给出的评价。

董卓感觉英雄无用武之地,上天却又给了他第三次镀金的机会。袁隗第一次拜为大司徒,辟董卓为掾。董卓到大司徒府任职,成了袁氏的门生,至于他怎么搭上袁氏家族的,不得而知。

从大司徒府出来,董卓授为司隶河东郡太守(官职四品)。

河东郡是司隶最北的一个郡,建制好比今天北京的一个区,相比其他州的太守,有更多机会进入朝廷的视野。


推荐: | 从课本到奥数 | 从深圳到港澳 | 从优秀到卓越 | 从草稿到佳作 | 从深圳到台湾

本文标题:黄巾之乱前,董卓如何从平民到封疆大吏?

黄巾 之乱 董卓 如何 平民 封疆

网站首页 | 百分之一旗舰店 | 拼多多优惠券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2024-05-05 08:29:32

Copyright © 2024 百分之一.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0906146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