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前,海面上一根改变了全世界人民命运的芦苇

2016-10-12 09:52:47

新闻中心>谈资>正文内容

阿尔伯特·加缪说:“不要站在刽子手的一边。”

“陆地!陆地!!陆地!!!”

1492年10月12日拂晓,哥伦布的水手们统统都快疯了。在海上漂了30多天之后,他们终于看到了一直在寻找的新大陆——他们以为是亚洲的美洲。

42岁的哥伦布出生在意大利热那亚,从小最爱读的书是《马克·波罗游记》。书里记载:中国和印度这些东方国家都十分富有,“黄金遍地、香料盈野。”长大之后他费尽口舌,终于让西班牙女王支持他出海远航,从大西洋一直往西去寻找到达东方的航道。

而这完全是因为女王缺乏地理知识的缘故。此时葡萄牙人已经控制了从非洲好望角直达印度的航路,而地理学家也早已告诉过哥伦布:从西边去亚洲至少需要10000海里的路程,而哥伦布固执地以为只有3550海里到杭州。一个无知者无畏,两个无知者还创造了历史。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带着87名水手,驾驶着“圣马利亚”号、“平塔”号、“妮娜”号3艘帆船,离开了西班牙的巴罗斯港,开始远航。为了让船员们相信路途没有那么长,哥伦布甚至故意向船员公布虚假的航程。

经过70天的航行,克服了种种困难,他们终于到达了他们以为的亚洲,虽然这块陆地实际上是美洲的巴哈马群岛。虽然没有发现黄金和香料,但哥伦布至死都认为:他远航所到之处就是印度。

也难怪,500多年前,欧洲人几乎都还不知道大西洋往西到亚洲之间,居然还有一个美洲。进入16世纪之后,人们才最终确定:哥伦布到达的是一个新大陆。

那一天,巴哈马群岛黄褐肤色的阿拉瓦克族人,满怀好奇地奔出村落,来观看这些不知从何处而来的大船。当他们带着食品、水和其他礼物去迎接这些白种人的时候,不知道他们手提的锋利长剑,即将在不久的将来把他们劈成两半。

哥伦布当时想的是:“用他们做奴仆一定会很不错的……只要50个人,我们就能把他们全部征服,供我们随心所欲地使用。”

阿拉瓦克族人居住的村落可以称之为农村公社,他们种植玉米、马铃薯、红薯等作物,还会纺线织布——虽然男女都不着寸缕,但是他们不会役使马匹和其他家畜。他们没有铁器,但是他们的耳朵上却缀有微小的黄金饰物。

正是这些小小的饰物给他们带来了厄运。很快哥伦布就把几个当地人抓上船,要他们带路去寻找黄金。在到达今天的古巴和海地后,他们回到了西班牙。

1495年,当哥伦布再来美洲的时候,他们开始大规模地从事掠夺贩卖奴隶的活动。约有1500名阿拉瓦克族男女包括儿童,被抓来关在一起,由西班牙人和猎狗看管。后来,又从中挑出500名体格健壮者装载上船。这500人中,有200人死于航行途中,其余的一运回西班牙,就被城镇中的神父、主教们拿到市场上出售。

他们是这样描写这些被俘的奴隶的:这些奴隶们“从生下来起就一直赤身裸体”,他们像动物一样“不知羞耻”。哥伦布写道:“让我们以圣父、圣子、圣灵的名义,源源不断地把这些可以自由买卖的奴隶们运到这里来吧!”

在海地,哥伦布们下令:所有14岁以上的印第安人,必须在三个月内交出定数量的黄金,每个人在交完之后,要在脖子上套上一个铜圈,作为完成任务的标记。凡脖子上没有铜圈的,将被剁去双手,直至失血过多而死。

面对身着盔甲、腰佩长剑、骑着战马的西班牙殖民者,阿拉瓦克人奋起反抗。而他们一旦被西班牙人抓获,不是被吊死就是烧死。阿拉瓦克人开始服食有毒的木薯,大规模地自杀。甚至还亲手杀死婴幼儿,以“拯救”他们免遭西班牙人的毒手。在两年的时间里,25万阿拉瓦克人中已有一半死掉了。到1650年时,阿拉瓦克人及后裔已完全被灭族。

传教士巴托洛梅·德·拉斯卡塞斯记载:“印第安人从不看重黄金和其他人视为珍宝的东西,他们不从事任何商业活动,既不买,也不卖。他们过度依靠其所处的天然环境维持着生存。他们使用自己的物品时特别慷慨大方,他们使用朋友的物品也是如此,希望对方也能同样地慷慨大方。他们不穿衣服,因为他们对待赤身裸体的态度,就如同我们看惯了一个人的脑袋和双手一样自然。”

而西班牙人对这些温文和善、爱好和平的印第安人做了什么呢?大肆屠杀,奸淫掳掠,“从不把捅上印第安人十几、二十几刀,或是从他们身上拉下几片肉来一试刀刃的快利,当作一回事。”

哥伦布在美洲还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他在航海日记中愉快地记录道:“就像买卖庄稼一样,100个西班牙币就能买到一个美人儿,这种买卖非常普遍,有无数商人求购姑娘,特别是那些九至十岁的小美人儿们供不应求。”

哥伦布用可以随意杀戮、劫掠和强奸来向自己的手下许诺。在自诩为先进文明人的眼里,当地土著既愚昧又低级,只配供他们奴役及性劫掠。从1494年到1508年,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由于战争、贩卖奴隶和开采金矿而导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超过了300万。

500年前欧洲人侵略美洲大陆印第安土著居民的历史就这样开始了。它是一部征服史,一部奴役史,也是一部死亡史。而一手开创这种残忍的,正是至今仍被视为英雄的哥伦布。

但在欧美儿童的历史教科书里,它却被美化成一次不流血的英雄冒险行动,并把它一代又一代地灌输给儿童。在美国,还被冠以“哥伦布日”的美名加以庆祝,已近三百年。

尽管早在11世纪,北欧维京人莱夫·埃里克松就已到达美洲,哥伦布并非第一个到达美洲的欧洲探险家,但哥伦布的航海带了第一次欧洲与美洲的持续的接触,并且开辟了后来延续几个世纪的欧洲探险和殖民海外领地的大时代。

美国历史学家霍华德·津恩说:

“早期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对黄金、奴隶以及农产品的需求达到了一种近似疯狂的程度:偿还为进行探险而发行的股票和债券要用它;支付西欧君主专制的庞大官僚机构的开销需要它;脱胎于封建制度的新型货币经济的增长需要它;进行卡尔·马克思后来所称的“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也需要它。而这正是此后500年来一个涵盖技术、商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复杂巨大而又长盛不衰的世界体系的开端,这个开端充满了野蛮和暴力。”

哥伦布在美洲建立了第一个殖民据点,之后西班牙很快成了第一个日不落的殖民帝国,美洲原住民开始陷入苦难深渊和被屠杀的血泊中。之后,奴隶贸易迅速兴起。从美洲贩奴到欧洲,再从非洲贩奴到新的殖民地美洲,奴隶贩子和各国上层赚得盆满钵满。

哥伦布把欧洲的天花病毒带到美洲,从美洲把烟草、玉米、马铃薯和辣椒带回欧洲,再带到世界各地。中国十六世纪的人口暴涨,即因为红薯、土豆在中国的广泛种植导致的粮食产量暴涨。

明朝的郑和率领的庞大船队比哥伦布早了几十年下西洋,可在哥伦布远航之际,明朝却开始闭关锁国。

当时的明朝君臣认为“天下不过如此之大”,已经没有探索的必要。谁知不到四百年,英国的炮舰就开到了家门口。

哥伦布给自己第一次上岸之处取名为“圣萨尔瓦多”,意为“救世主”。美洲的发现和殖民,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大量金银流入欧洲,扩大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崩溃。而世界的其他地方沦为被淫杀掳掠的殖民地、异于欧美的多种文化和生活方式也逐渐被灭亡。欧洲人的救世主,是其他地方的刽子手。

然而在众多统治者、征服者、外交家、领导人的眼里,这只不过是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种族灭绝是人类文明进步必需付出的代价。当然,付出代价的不是先富的他们。

其实历史也许可以有其他选项,其实在发现美洲大陆的前一天,哥伦布的船队几乎就快返航了。

1492年10月9日,大部分船员已经不堪忍受。他们抱怨旅途太长,完全是一次没有意义的长途跋涉。眼看哗变在即,哥伦布一边竭力鼓励,以航行会给船员带来的诸多好处来保持船员的希望;一边又说即便你们暴动杀了我,对你们也没有好处。

最后他允诺:三天,再给我三天时间。如果在期限内还没有看到陆地,我们就返航。

10月11日,海面风浪骤起,声势超过整个航行中迄今为止遇到的任何一次风浪。水手们一面怨天尤人、一边竭力保持船不在风浪中侧翻。许多人已经暗暗地下了决心:如今已是第三天了,若哥伦布还要一意孤行,即便没有好处也先做了他。

风浪过后,海平如镜。此时平塔号上一名水手突然大叫:“看,那是什么!”

许多人不由自主地向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海面上静静地漂着一根芦苇。

霎时间欣喜若狂的水手没人知道,他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代表陆地的符号,而是未来美洲7500万土著、以及全世界人民命运的历史唯一选项。

主要参考书目:

孙家堃译《哥伦布航海日记》

霍华德·津恩《美国人民的历史》


推荐: | 改变你的命运 | 改变世界的发明 | 改变世界的机器 | 改变习惯改变命运 | 改变命运

本文标题:五百年前,海面上一根改变了全世界人民命运的芦苇

五百 年前 海面 上一 根改 变了 全世界人民 命运

网站首页 | 百分之一旗舰店 | 拼多多优惠券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2024-04-26 08:51:43

Copyright © 2024 百分之一.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0906146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