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反对我,我凌迟谁,这个太监不得了!

2016-10-22 07:12:39

新闻中心>皇帝说史>正文内容

作者丨胡丹

王振,是明朝英宗正统年间的大太监;即便是排名第一的“权阉”,也不可能没有敌人,王振在当权期间,至少遭到两次匿名的舆论攻击。而他用最惨烈的手段,予以了报复与镇压。

一次是正统八年十月,内使张环、顾忠匿名写“诽谤语”,攻击王振。事发后,下锦衣卫狱鞫讯,获得二人的亲笔信稿。王振将他俩磔(凌迟)于市,并且命内官都到刑场观刑。

(中国自古就不乏专权的宦官。但因反对宦官而凌迟人于市,可以说太监王振享受的是天子的待遇)

明朝律法是禁止写匿名揭帖书信的,但两个宦官因为写匿名书遭凌迟之刑,处刑如此之重,仍令人惊骇,皆不知其故。直到奉旨令内官都出皇城观刑,京人才知匿名信攻讦的对象是太监王振。

凌迟,是对皇上“大不敬”,或谋反、谋逆、谋叛,才会施用的重典,如今竟因攻击一名太监,而致两名内官遭到寸磔的厉刑,实为天下奇观!

另一次是正统十年,正月某日,一夜之间,京城满大街忽然贴满了揭发王振罪恶的匿名书,甚至王振的侄子王山家门口也贴了一份。这是对王太监权威的赤裸裸挑战。不久这封匿名书被查获,它出自一个叫王永的锦衣卫士兵之手。

厂卫将王永扭送刑部治罪,刑部以“造妖言”律判处他斩刑,而奉诏将其立即磔之于市,不必复奏。加上前面俩宦官,明实录记载的,因反对王振而遭凌迟的,就有三人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王振的地位,在明朝太监中,是独一无二的。

(北京智化寺御祭碑上的王振线刻像)

虽然不知道这两封匿名信都写了些什么,但既然攻击对象是权阉王振,其内容一定是指责王振“窃政擅权”的。王振所“专”、所“窃”之权从哪里来?无疑只能从明英宗那里来。臣下窃主上之权,这是很严重的指控。而王振用圣旨的形式将他的敌人“从重从快”处死(即“不必复奏”),明朝时代的地球人都知道,这实际上是王振“矫诏”,如明朝史学家王世贞所说:“所诽谤者王振也,磔之者亦王振也。”

就在针对王振专权的匿名书及其带来的压力倍增之时,突然有个叫刘球的翰林官上疏,提醒皇上“权不可下移”,等于将紧张的气球吹炸了。内使张、顾与锦衣卫卒王永写的是匿名信,刘球上疏,等于是公开的匿名信。王振岂能容忍?故借别人的事,将刘球下狱害死,尸身被剁为七八段。

从匿名信事件频发来看,王振掌权,得罪了不少人,他不单与“斯文”为敌,一些勋臣、内监也躲不过他的锋芒,与之结怨。这与王振行政的刚猛风格有关。

(电视剧里的王振形象)

举个例子,就在内使匿名信事发前不久,清平伯吴英与太监吴亮、范弘、金英、阮让等,因为在南海子私自放牧,强夺百姓的刍草,下锦衣卫狱监禁。一位勋臣和四名太监,因为一点小事,全部下狱,足见此时法度极严。须知,吴、范、金、阮都是有名的大太监、内廷的大佬,尤其是范弘与金英,在宣德朝已任司礼太监,亲信用事,宣德七年宣宗赐二人免死诏,同时赐范弘、金英、王瑾银印,授予他们密奏之权。《明史》说,英宗即位,金英与兴安“并贵幸。及王振擅权,英不敢与抗”。就是这样的老资格同类,犯了事儿,照样下狱。可见王振执法,对任何人都是不讲情面的。

当时京城权贵屡屡违法,为此在王振的主持下,朝廷发了两道“戒敕”,一道给内官、内使,指责他们透露内府事务、与外臣私相交结、营干己私、嘱托公事、借拨夫役、出入刑名等不遵法度的行为;一道给在京文武群臣,指责他们夤缘作弊等事。敕谕要求内外官员改过自新,否则必治以重罪。

史称王振“导帝用重典御下,防大臣欺蔽”,并不专门针对文臣,而是包括宦官在内的所有内外文武臣工。当王振高高在上时,无人敢言,或只敢以匿名的方式表达其不满,而一旦王振从高处坠落,失去皇帝的荫蔽,必将形成可怕的复仇之血潮。土木之变后,王家族灭,实际上就是朝臣对王振的报复。

本文主要内容摘自胡丹《大明那些九千岁》第一部《大太监是怎样炼成的》(太白文艺出版社,2016年)

——欢迎关注皇帝不称朕微信公众号:hdshuoshi(皇帝说史)


推荐: | 谁知道这个戒 | 有谁知道这个 | 还有谁 | 为谁读书 | 谁认识马云

本文标题:谁反对我,我凌迟谁,这个太监不得了!

反对 凌迟 这个 太监 不得了

网站首页 | 百分之一旗舰店 | 拼多多优惠券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2024-04-29 18:09:04

Copyright © 2024 百分之一.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0906146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