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曾把木乃伊入药,李时珍只说了4个字!

2017-09-05 04:26:34

新闻中心>养生正道>正文内容

导读:我问过有多少人读过《本草纲目》,系统地看过这本书,老师也好,学生也好,很少。中医临床两大特点,一个是复方,一个是炮制。木乃伊可不可以入药?李时珍也写了这个,当时的西方人把木乃伊作为灵丹妙药,至于是否确有其效,李时珍写道:“以伺博学。”今天《本草故事会》推出特别节目,《中振说本草》的作者赵中振教授来到我们访谈室,接受了我们的独家专访,里面既有作者对《本草纲目》的高度评价,也有对当下热点话题的有力回应。

戳音频,听节目

00:00

29:59

主持人:赵教授您好!今天我们很荣幸的邀请到您,来我们出版社参加作者的一个采访。《中振说本草》是您在我们出版社出版的,我们也了解到,您是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副院长以及讲座讲授。这位是您的学生白效龙博士。《中振说本草》最开始是一个音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广大中医爱好者的。现在由我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把它集结成书出版发行。我们看到,《中振说本草》是源自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喜欢中医的朋友都知道,中医的四大经典是《伤寒论》《黄帝内经》《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并没有把《本草纲目》列入其中,您最开始以“本草”作为这本书的主题,其初衷是?

赵中振:我非常高兴来到出版社,我今天来这是作汇报的(笑)。承蒙出版社错爱,我成了你们(出版社)的签约作者。今天我(带着)新的书稿来,跟出版社也是一个新的汇报。《中振说本草》,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刚才您提到了李时珍,提到了《本草纲目》。今年是2017年,我看到你们年轻人,年轻的学者,一下把我带到了40年前。1977年,我是“文革”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叫我们77级,其实我们是1978年入学的,考试是在1977年。那个时候,十0年没有书读,上了大学以后,当时(对于知识)的心情是如饥似渴,10年没有书读,读什么书?应该怎么做?我们四处求师,请教到上海的一位文史学家——蔡尚思教授,他是上海复旦大学的副校长,活到了104岁。老先生学富五车,大笔一挥开出了一份书单,一共有40本,是他认为中国人应当了解、应当读的书。学生们一听脑袋当时就大了,40本书?老先生高抬贵手,书单里的书目可不可以少一点?后来他减到了20本。学生说20本还是太多,再减一点。老先生说减到10本不能再少,再少就干脆不要读书了。老先生列出的10本书是哪些呢?历史的书:《史记》《左传》;哲学的书:《老子》《论语》;文学的书:《诗经》《楚辞》等;而科学的书只有一部,就是《本草纲目》。

说起来,《本草纲目》是一本什么书?我们来看一看古今中外对他的评价,给他写序的是明代的大文豪王世贞,他说《本草纲目》,是“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箓,臣民之重宝也”。这本书太好了,太厚重、太有价值了。外国人怎么评价他?英国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将《本草纲目》视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这是外国人对他的评价?我们中国政府如何评价?当时中国科学院的院长郭沫若先生,代表中国政府给他的评价是“医中之圣、科学之光”。国内的中医药大学我基本都有走过,差不多讲课也都有去过,对于古今中外都认可的这么一本好书,不无遗憾的是,我问过有多少人读过《本草纲目》,系统地看过这本书,老师也好,学生也好,很少。

刚才您提到中医的四大经典,我的理解,中医药学里面有医有药,谈经论典,有《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一个奠定了中医的理论基础,一个奠定了中药的理论基础,而《本草纲目》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一部著作,是我们应该重视和学习的一本书。说起来,这么重要的一本书,大学里却没有开这门课,怎么办呢?很多人就说“赵博士干脆你来讲一讲吧”,后来我就试着讲一讲,后来才有了出的这本书。

讲座出来了20讲,然后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的院长、老朋友碰到我,跟我说:中振,你们讲的这个节目,20讲,怎么你穿一身西服啊?我说:抱歉,我家底薄,只有一身西服(笑)。当时我真是一口气把它讲下来的,客观地讲,是两天讲完的,有点欲罢不能的感觉,一个星期六讲了10讲,前一个星期六没换衣服,后一个星期六,也不换了,就这样,一口气讲下来。讲的是我自己过去30年、40年读本草的一些心得和真情实感,我在国内生活了30年,在海外生活了30年,走了40多个国家,自己的一些见闻,一些笔录、travel notes(游记),把它们放到一起,才有了这本书的基本内容。

主持人:在去年,有一部纪录片——《本草中国》,可以说是逆势而红,我们有看到,《本草中国》的目录里面,显示您也是其中的学术顾问。纪录片里面讲述了中药的产地、品种,还有加工,您的《中振说本草》里面,前半部分也有对这方面的内容的介绍。那么,中草药的品种、产地、鉴定、加工和后期的炮制,对中药的临床疗效有什么影响呢?

赵中振:什么是本草?本草就是中国传统药物学的代名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本草的百科全书。李时珍当时为什么要编著这部书?用他自己当时的感受来说,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在他行医的过程中,发现古书里面的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不澄清的话,会直接影响到中医的疗效,所以李时珍编撰此书,首先写的就是中药的鉴别,书中有很多类别,讲了药物的来源、药物的释名、药物的产地,简单地说,这是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的第一个目的。另外一点,李时珍是一个医学家,又是一个药物学家,他勇于实践,他自己(记录)的药,除了参考古人的内容以外,很多是他自己新发明并记录的,他记录了370多种药(整个书中是1892种药),书中还谈到了中药资源的分布。我们中医药博大精深,自然资源多,在《本草纲目》里面就有很客观的体现。

中药有几个特点,中药的复方是区别于其他的传统药物学的。李时珍在书中记录了一万多个方子,这和其他的医书记载的不太一样,《本草纲目》记载的都是小方、验方,很实用。这是复方的一个特点。再有,我说中医临床两大特点,一个是复方,一个是炮制。保证中药的安全有效,靠的是什么?一个是品种要用对;再有一个,(就是)如何减毒增效。最近有报道,说用附子用出事了,那就要看看附子的炮制,是不是对的?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专门讲炮制的内容,他写两个字——修治,在明代以前都是用“修治”这个词。以上这些都是李时珍《本草纲目》的精华所在。

主持人:这两年我们国家从政策层面对中医药,包括中医药文化,有了很大的支持力度。从《中医药法》的颁布,到《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以及《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的发表,一系列中医药的政策法规相继出台,很多人都说中医药发展的春天到来了。《中振说本草》这一书中,有一个篇章叫《域外岐黄》,介绍的是中医药在海外的发展情况,最近这些年中医药在海外的发展情况是怎么样的?

赵中振:你刚才用了一个词“春天”,我觉得用的很好。中医药在海外的发展可以说是方兴未艾。我用的是“域外岐黄”,今天我要换另外一个表述,就是“本草的世界”或“世界的本草”,说本草的世界,就是想说中医药王国里究竟有哪些好的东西?我们现在是一个地球村的概念,在明朝李时珍的时代,还不知道地球是圆的呢,还不知道有美国这个国家。这里面主要是了解中国的药物,当然也涉及一些海外的药物。今天,随着改革开放的这三四十年,我们通过对外交流,中医药走出去了,海外的东西也进来了。但是国门开放是不是就这三四十年,历史上是不是开放的呢?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无论是大汉,还是盛唐,一直到大明,我们使用的药物其实是远远超出了自己的疆域。我觉得这里面,单就看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特别是宋代以来,对外贸易的发展,大量的外来药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了中国,也开拓了我们的眼界,有胡椒、番红花等。我个人很幸运,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对外交流的浪潮,我出国留学,交流的过程中,中国的留学生走出去,外国的留学生走进来。

过去这些年,来中国的留学生中,第一位是学语言的,第二位就是学中药的,今天借这个机会,我给大家介绍一位外国的留学生——白效龙,美国人。我们学习中药,在我们的研究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中草药的名字,我自己在大学时候的别名叫“远志”,我送给白效龙的别名是“千里光”(不远千里来中国,又是光头),解热解毒的一味药。

主持人:您作为一个美国人,您最初是怎么走上学习中医药的道路的?

留学生白效龙:我长大的地方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地方,很多人喜欢吃有机食品,喜欢练瑜伽、打太极,是一个人们都很注重健康的城市。在我高中的时候,我最初学了一点气功,然后慢慢地对针灸感兴趣,亲身接触之后,我感觉针灸效果蛮特别的。很神奇的部分是,当时有一个中医师,也是老外,他给我吃了中药,他早期在哈尔滨学的中医,他手里有非常好的人参,给我喝了一点人参,我感觉效果是非常独特和奇妙的,那时我也学了一些西方草药的知识,但只是皮毛。后来我学习西草药的老师告诉我,他此生都是学习西草药的,如果有机会,他一定会学习中草药。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西草药的历史有断(层)过,但是中草药的历史,从早期到现在,一直在不断地发展,这个给了我深刻的影响。后来我开始学中文,开始逐步地学习中医药。

主持人:《中振说本草》的第20讲是《本草之歌》,您是词作者之一,我们可以从哪里欣赏到这首歌?

赵中振:我们中医药人、中医药行业应该有一首颂歌,所以我就斗胆写了这首歌。因为我水平有限,我就找到了中国文化研究院的鲁军先生进行修改,后来是洗凡女士给谱曲,目前是香港的一个歌手,在半年前已经开始首唱。

《中振说本草》这本书,书中有二维码,左边是20讲视频资料,扫右边二维码可以进入喜马拉雅听书(软件),可以随时随地收听。

主持人:最近网上有一些对《本草纲目》质疑的声音,其被批为是“史上最重口的医书”,该话题也引起的网民的广泛讨论。大家主要关注的焦点有两个,一是李时珍是博物学家还是医生;二是《本草纲目》中存在的一些较为荒谬的东西,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赵中振:李时珍是一个博学的医生。不但他自己是医生,他父亲也是一个医生,李时珍活人无数,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很多自己亲身经历的病例,李时珍如果看病看不好,那怎么还把他应招到太医院,后来他有了自己的医疗实践,又回过头把这些经验整理出来,所以说李时珍是一个博学的医生。即使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存在的一些荒谬的内容,我们也丝毫不否认他是500年前的一个医生,学习中医药,要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500年前的一部著作,脱离不了那个时代的限制以及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比如当时还不知道地球是圆的呢。

我们从现代来看,当时的一些记载可能有一些不尽合理的地方,除了近期报道所说的那些,我还可以补充一些,比如说,木乃伊可不可以入药?李时珍也写了这个,当时的西方人把木乃伊作为灵丹妙药,至于是否确有其效,李时珍写道:“以伺博学。”意思是,(我不知道是否有效)以后谁有学问,谁告诉我,反映了他非常严谨。类似这样的还有很多,确实,李时珍记载的内容也有一些不太合理的,比如他收载的马钱子,我们知道马钱子是剧毒药物,李时珍却写马钱子是无毒的,我们不能求全责备。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后概括一下,我学习《本草纲目》,最大的收获——继承、创新。李时珍在书中批判了前人的一些糟粕的东西,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今天我们学习研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时,也是一样,好的我们继承,不好的我们不要吸取,这样科学才能不断地前进,中医也好,西医也罢,都是这样。只有这样,科学才能逐渐走上新的台阶。

主持人:感谢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最后,希望您能够给我们《中振说本草》的读者一些寄语,并给中医药爱好者或者学习者一些建议。

赵中振:谈到意见,不敢说。首先感谢出版社开拓了这样一个平台,也让我结识了很多新的朋友,也结识了很多的老师,每天都得到很多的反馈。中医药是什么?《本草纲目》是一部科学的史诗,是一个实用的宝典,只要你认真去学,它对每一个人都有帮助,大道不远人。我们有这么一个平台,以后大家一起探讨。《中振说本草》是我的一个读书笔记和心得,是自己的一得之见,最后我想用孔子的一句话来作为今天的结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在享受中医药的同时,再应用中医药、发展中医药。

主持人:感谢您来参加我们的访问,谢谢!

《中振说本草》作者访谈会完整视频(Wifi下观看)

《本草之歌》

作词:鲁军、赵中振

作曲:洗凡

万年辟蒿莱,民苦疾患多。

神农亲身尝百草,足迹遍崇阿。

性分寒热温凉,味别酸苦甘辛。

滋养烝黎,祛病解厄,成我中华泱泱国。

后世五千载,岁岁不蹉跎。

杏林英才迭代起,著书广立说。

径访轩辕之堂,平登岐伯之座。

品类详晰,功用精核,临床一剂起沉疴。

濒湖纲目出,豁然开寥阔。

志随先圣除民瘼,尽此一生搏。

贞骨傲雪凌霜,慧心高迈超卓。

福佑亿兆,晖丽万有,功在千秋当一歌。

作者简介

赵中振,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副院长,讲座教授。1982年获北京中医药大学学士,1985年获中国中医科学院硕士,1992年获东京药科大学博士学位。1992年至1999年任日本星火产业汉方研究中心研究员,2009年7月至2010年1月任哈佛大学医学院欧莎研究中心访问学者。现兼任香港中医中药发展委员会委员、香港中药材标准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香港卫生署荣誉顾问、美国药典委员会草药纲要东亚专家组成员、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传统医药临时顾问等职。主要研究方向:本草学、中药鉴定学、世界传统药物学。

知识就是力量

愿明天的你依然会相信

点击「写留言」参与讨论


推荐: | 李时珍40 1艾柱 | 个字 | 美不美你说了 | 说了好多白的 | 这个不多说了

本文标题:西方人曾把木乃伊入药,李时珍只说了4个字!

西方人 木乃伊 入药 李时珍 时珍

网站首页 | 百分之一旗舰店 | 拼多多优惠券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2024-05-04 04:05:04

Copyright © 2024 百分之一.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0906146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