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的法治:读刘仁文教授著作《远游与慎思》

2016-12-29 07:46:02

新闻中心>法律读库>正文内容

原创 2016-12-29 焦阳 法律读库

法治进程的推动,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法律专业人士身处其中,自然要承担更大责任。学者的使命在于通过对当下法治现状的把握,归纳出理论命题,并拓展思维的边界。本来,实务界应当更关注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以创新理论促进工作革新。现实情况却是,理论与实务界常常互相抱怨,导致学术文章被束之高阁,成了圈内自说自话的产物。这个问题的成因很复杂,但至少有一点,跟当下的不少学术成果一味求新求怪、不接“地气”、缺乏可读性有关。

刘仁文教授的随笔集《远游与慎思》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为法治阅读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刘老师是国内刑法领域的专家,为人和善,对新鲜事务充满热情。若干年前,刘老师就在《检察日报》《南方周末》等媒体上开设了专栏,努力用平实、口语化的语言向广大读者传递法治信息。而《远游与慎思》这本著作作为商务印书馆“法律人生”系列丛书之一,系统呈现了刘老师以学者的眼光漫游世界,对法治对社会对人生的独到思考。

翻开本书,就有一种浓浓的文艺之感扑面而来。正如本书序言所称“法律应与诗书通”,本书不是专门的学术论文集,却是行走中的游记感悟。这种游记,又不是单纯展现花花世界的闲庭漫步,而是随时随地观察后的思考,思考后的升华。全书分为“信步海外”“遥望对岸”“孤独司法”“走向宽容”“思者无疆”几部分,行走的范围遍及美国、英国、德国、荷兰、芬兰、日本、韩国等国家与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文章的内容为从行走中引发的关于法治、教育、中西方文化乃至人性的思考,这些都彰显出法学学者的专业性与敏感性。在行走中感悟法治的魅力,令人敬佩又充满期待。

书中描绘了德国庭审布局、美国庭审流程、台湾地区重大案件审理等刑事司法域外实践,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通过旁听一个个普通案件的审判,看到被告人着装座位的特点、听到法官庭审时的用语,便能进而联想到我国与这些国家地区不同的诉讼模式。看到刑法研究重镇德国马普所的机构设置、图书馆馆藏,进而文字就关注到建立国际化先进的刑法研究机构具体需要什么。这种娓娓道来的风格以一种有趣的探究式方式呈现,作者以第一人称引领我们走进不同的国家,走进不同的法治思维,他看到的就是我们看到的,读者随着作者的笔触打开了域外世界的大门。

从学科分类看,书中的文字内容涉及刑法、刑诉法、刑事执行法、宪法、法理、文学等多领域,不少成果具有开创意义,且被实务所关注。比如《警察要不要作证》这篇引发了出庭证人范围的讨论,从《去“犯罪化标签”光禁穿囚服还不够》《被告人有权与亲属说话吗》这些文字引发了庭审规则形式的变化,也让我国法庭审判多了更多文明,《德国监狱叫矫正机构》这篇弘扬了复归社会的理念,还有详实的数据……从全书每篇文章的时间变化也能感受到我国对域外先进经验的推广,法治的不断变迁。

相比于大部头的学术专著,本书的文稿写实、可读性强。现在都谈论“法律外交”,法律外交的交往方式不限于将国际关系的处理运用法律手段解决这一种形式,民间、公共外交同样可以运用法律的形式。一切以法律为内容,相互间交往并取长补短的实践,都是法律外交的具体体现。无疑,刑法、刑诉法也能成为外交的形式,这种法律外交是将各国法律体系中的经验予以提炼,在学者、实务专家的多重相互交往中,促进先进经验的学习和本国法律的推广输出。在行走中思考、在远游中推动法治进程,专业研究人员可以作出生动、丰富多彩的贡献。


推荐: | 慎思堂 | 法治的细节 | 慎思堂生茶 | 钱穆先生著作 |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本文标题:行走中的法治:读刘仁文教授著作《远游与慎思》

行走 中的 法治 刘仁 文教授 教授

网站首页 | 百分之一旗舰店 | 拼多多优惠券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2024-05-14 02:26:47

Copyright © 2024 百分之一.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0906146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