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溜须的典故是从何而来吗?

宋真宗赵恒虽然在政治上略有智慧,但实在称不上是一个英明之主,尤其是在对外的战争上面,被辽军吓破了胆,还好有宋太宗给宋真宗留下的名臣寇准,才避免了宋朝分裂。

寇准出身名门望族,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寇准天资聪明,又勤奋好学,十四岁时已经写出了不少优秀的诗篇。十五岁时就能精习《春秋》。19岁就考中进士,步入仕途,由于刚直足智,获得了宋太宗的赏识,寇凖曾奏事殿中,大胆进谏。由于忠言逆耳,宋太宗听不进去,生气地离开了龙座,转要回内宫。寇凖却扯住宋太宗的衣角,劝他重新落座,听他把话讲完。事后宋太宗很高兴说,我得到寇准,就像唐太宗得到了魏征一样,可见宋太宗对寇准的评价之高。

寇准的一生有两件事对宋朝的影响非常大,一件事劝立太子,一件是檀渊之盟。

宋太宗当时对于立太子一事非常烦恼,宋太宗是从哥哥那里继承的皇位,是立太祖的儿子还是立自己的儿子非常为难,宋太宗当然是想立自己的儿子,但是又不好说出口,所以一直没有立,冯拯就因为劝皇上立太子而遭到了贬黜,因此大臣们对此事都讳莫如深。

但是太子之位不能空悬,于是他趁机会询问寇准的意见,应该立谁为太子,寇凖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为天下选择国君,不能与后妃、中官(宦官)商量,也不能与近臣谋划;应选择众望所归者立为太子。”太宗说:襄王如何?寇准便顺水推舟地说:“知子莫若父。于是襄王就成为了太子,也就是日后的赵恒。国家有了太子,后继有人,政局从此就稳定下来了。

等宋太宗驾崩,赵恒即位以后,北方的辽国趁着新皇登基,频频骚扰辽宋边境,并对宋朝发起进攻。辽宋边境告急,宋太宗吓得六神无主,大臣中有个江南人王钦若主张迁都金陵避其锋芒,当然也有人建议迁都成都的,只有寇准和毕士安坚决主张抵抗,而且建议宋真宗御驾亲征,以鼓舞士气。

最后宋真宗在寇准的建议下御驾亲征,由于辽国的补给线太长,导致对宋朝的战争接连失利,而宋朝趁此机会收复故土,辽军一看在战场上得不到好处,就想通过谈判得到利益,宋真宗也并不是真正想抵抗于是就答应了,经过双方的谈判,达成了檀渊之盟,从此辽宋两国休兵和好。

寇准立了大功,就有人想巴结寇准,有个大臣叫丁谓的,与老宰相寇准在一起吃饭,丁渭看到寇准的胡须上沾了一些饭粒,便亲自上前为寇准梳理胡子,对其胡须大加赞扬。

为官清廉、刚直不阿的老宰相寇准,深知丁渭心术不正,就哈哈大笑道:“难道天下还有溜须的宰相吗?”溜须的典故由此流传至今,并且经常和“拍马”连用。

而寇准也因为刚直的性子被丁谓暗算最后发配到雷州,克死异乡。


推荐: | 你不知道的自己 | 爱情是从告白开始的 | 千山万水赴你而来 | 你知道吗用 | 如果你知道去

本文标题:你知道溜须的典故是从何而来吗?

知道 溜须 典故 从何 而来

网站首页 | 百分之一旗舰店 | 拼多多优惠券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2024-04-29 08:51:35

Copyright © 2024 百分之一.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0906146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