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的病痛和伤痛,英国人做了这些暖心的事儿!

文/图:大卫吉娜

在英国生产双胞胎奥利和查理的时候我大出血,也算是从鬼门关走了一遭。当时从高危病房转移到普通病房的时候,整体医疗工作人员对我的态度突然放松下来,感觉就像是什么没发生过一样。出院几周后竟然受到专家的预约,说是要把所发生的一切给我做一个翔实的解释,因为我当时出现短暂记忆失常的状态,他不希望所发生的一切对于我的心理与健康造成困扰。

奥利7个星期大的时候,突然持续发烧不退,为了排除脑膜炎的可能,医生要做彻底的检查,其中一项从脊柱中取样是非常痛苦的。当时我执意要陪伴奥利做这项检测,但是受到医生强烈的反对,他说:“奥利没有记忆,他只是痛苦一下,可是你有,你看到了会痛苦一生。” 后来当然是没有去,检测进行顺利,奥利回来看上去非常疲惫,不过排除了脑膜炎的可能。其实从医疗的角度来讲,我的心理负担也会影响他们的正常操作。

从怀孕生产到养育双胞胎,我经历了很多以前从来都没有碰到过的状况,亲眼目睹与体会到了英国人面对病痛对于生理和心理的同步重视及专业的做法。下面就来看看面对孩子的病痛,英国人都做了哪些可爱又暖心的事儿来呵护孩子的心理。

1.不小心受了伤...

(幼儿肿痛安抚贴)

小朋友在成长过程中难免跌跌撞撞,今天一个乌青块儿,明天一个大肿包。受了伤小朋友当然第一反应是大哭大叫,疼痛是一回事,被惊吓也是一个主要的原因。奥利和查理11个月大的时候去了nursery(英国幼儿园一般接受3个月大以上的孩子),每次受了点儿小伤,老师都会有详细的记录,包括事故原因,孩子伤到哪里,伤后做了哪些及时的处理等。大多数都是一些小问题,在伤后处理的记录中,我发现老师的做法都有一个规程,例如身体哪磕破了,一般是“伤口消毒-创可贴-拥抱-抚摸-平静下来-继续玩儿”,起初我还觉得有意思,老师连给孩子的一个拥抱都记录下来,后来慢慢理解了针对孩子受伤的情况,她们都从生理与心理两个方面同时对孩子进行呵护。

奥利和查理一岁生日的时候,叔叔婶婶送给他们一个礼物,就是上图显示的肿痛安抚贴,这个小物件一般都是一些小朋友喜欢的卡通人物,平时被储存在冰箱里,小朋友受伤需要冷敷的时候,取代用冰冷的毛巾,而是由小朋友喜欢的卡通人物来处理伤痛,既使疼痛减轻也抚慰了一颗受伤的小心灵。当时奥利收到了卡通片《Mr Man》中的痒痒先生,查理收到了磕碰先生,从1岁直到3岁半期间,当磕了包时哥俩都对这两个生活在冰箱中的小人物特别依恋,每次都是一边哭一边喊着“Mr Tickle” 或“Mr Bump”,把他们敷在受伤处,心情很快也会平静下来。虽然卡通人物对大人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他们的朋友,他们的世界。

人在受伤后除了要医伤也要医心,小朋友不小心受了伤,很多情况都不是伤痛本身,而是父母的态度,如果一点小伤,父母大惊小怪或者是焦虑,孩子就会产生恐惧感,觉得伤口更疼了,问题更严重了。所以在孩子发生状况时,除了及时处理伤痛,家长保持平静的心态,给予孩子更多的安慰,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比处理伤口本身还要重要。

2.我不要打针...

(儿子打预防针获得的勇敢证书)

生病打针应该是小朋友最害怕的一件事,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发烧去医院打针,打针的护士一边推药一边和旁边的人聊天,她药推的特别慢,最后我实在忍不住了大哭了起来。这样的场景现在还记得,打针虽然疼痛,可是我体验的整个过程是一个心不在焉的护士对于一个小孩的冷漠,我是不准备哭的,可是我真的很怕...

英国婴幼儿打预防针从几个月到三岁陆续打完。奥利和查理几个月时我带着他们一起去打预防针,当时医生允许我同时带两个孩子进门,一个打完,再给另一个打。在孩子三岁时,孩子懂事多了,医院就要求必须两个大人陪同,原因是第一个孩子接种的时候,第二个孩子要在门外等候。这样第二个孩子对于发生的事情全然不知,就不会有任何心理负担。记得当时我和孩爸一人带一个娃,当我把奥利抱在腿上等待护士打针时,另外一个护士拿着一张彩色图片,绘声绘色地给奥利讲了起来,我在那看着直想笑,趁孩子不注意,第一针打完。奥利说了声有点疼,没想那个讲故事的护士更加手舞足蹈,我都快笑出声,这样又一针,第二个胳膊打完。打完后护士给奥利颁发勇敢证书(如上图)及贴片勋章,还不断地说奥利的表现有多棒,奥利被夸得头都大了。整个过程,打针这个主要环节被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掩盖住,这就是医疗上“痛苦障眼法”,把痛苦缩减到最小化。淡化痛苦的过程,用故事讲说及图片分散孩子注意力,最后给予孩子肯定与表扬。奥利和查理打完预防针后回到幼儿园,据老师反映他们没有和往常不同,只是不停向老师和朋友展示他们获得的奖励勋章。

3.去医院好害怕...

(左上和右上是医院儿科的等候区,左下是儿科医生的办公室,右下为小镇医疗所等待室的一角)

孩子为什么怕去医院,因为医院让他们感受到恐怖与痛苦。可是如果医院的建设符合小朋友的心理,有属于他们的空间,自然就会不一样。奥利和查理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把医院的儿科当作儿童中心(如上图),去看了医生都不想走,每次都要护士帮忙把哥俩送出去。除了等候室,医生办公室,很多检验和治疗室装备与布局也非常符合孩子的心理,有些布置还是特别为了配合医疗的,例如如果要抽血或者某项检测会引起小朋友的恐惧或者疑惑,周围的布局都会有很多夺眼的颜色和图案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还有一些设备可以让小朋友玩儿着就做了检查或者治疗。

4.牙齿怎么突然掉了?...

(收集乳牙的牙齿仙子礼物盒)

就像是相信圣诞老公公,英国的孩子们同样相信‘牙齿仙子’,这又是怎样一个美丽的童话呢?而它的用意是什么呢?

当小朋友的第一颗乳牙脱落,爸爸妈妈就会把准备好的乳牙仙子玩偶拿出来(如上图,是奥利和查理的教母送给他们的礼物)。这个长着翅膀的小家伙身后有个小背包,上面写着‘乳牙’,小朋友把脱落的牙齿放在背包里,然后把小仙子放到枕边,晚上睡着的时候,真的乳牙仙子就会来把牙齿取走,然后把一英镑的硬币放回背包中作为交换。当孩子们醒来后,看到一英镑的硬币,就知道乳牙仙子来过了。每掉一颗牙,乳牙仙子都会来取,孩子们也会积累一些零用钱。

小朋友换牙的时候都会出现很多的不适感,牙齿脱落伴随流血,吃东西也不方便,小朋友会出现诧异,恐惧和沮丧等不良情绪。但是有了牙齿仙子的故事就不一样了,因为这个故事神奇又美丽,最重要的是孩子们还可以收获一些零用钱,牙齿脱落所造成的困惑,恐惧,沮丧与不适等感受也就得到了慰借。

5.腿骨折了好痛好沮丧...

(此图片来源于网路)

奥利和查理6岁的堂哥马克年初从滑梯上摔下来,腿骨折了,很长时间都要用一把绿色的拐杖,他感觉到很不方便,很沮丧,不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正常地玩耍,就此奶奶为他写了一首小诗抚慰他的心,奶奶的用意是让他在睡前读,这样他的心可以平静下来,安静地睡去... 下面就分享一下这首小诗(爷爷看我问奶奶要这首诗,就立马提醒我版权归奶奶所属,他当然是开玩笑的,我也获得了奶奶的授权,如果此文有打赏,我一定要都给奶奶):

至马克

我的绿色拐杖(作者:大卫希拉里,翻译:大卫吉娜)

马克的绿色拐杖又消失了

晚上7点钟的时候,

当他躺下来准备睡觉的时候,

绿色拐杖还在他的床边。

凌晨两点钟,

没有任何迹象,

绿色拐杖就这样消失了,

好奇怪啊!

就在晚上,在皎洁的月光下,

难道绿色拐杖有了生命?

它是去了厨房和湿衣服挂在了一起,

还是去了书房,被一件带泥的大衣挂在了身上?

或者是它去了玩具屋,

在那儿,所有毛绒玩具排成了一行,

把它当梯子向上爬,

然后从尖尖的顶部摔了下来,

正好落在了马克的小汽车上?

也许它现在躺下了,

盖着风衣,嘴张得大大的,

给马克的小火车搭建一个黑暗而可怕的隧道,

或者是为马克的飞机制造一个机库?

也许它在走廊被发现了,

头朝下地靠在墙上,

这样维尼熊和考拉熊可以用它的脚玩儿套环游戏。

好累啊!马克闭上了眼睛,

当他醒来的时候,

绿色拐杖依然站在他的床前,

它整晚都醒着吗?还是一切都是梦一场?

一个让孩子感到厌恶和恐惧的拐杖有了生命变得可爱起来,抚慰了马克那颗受伤的心,他能够相信一切是美好的,即便是那个他不喜欢的绿色拐杖。

面对孩子的病痛和伤痛,我们能做些什么?

总结下来,面对孩子的病痛,英国人的做法有两个关键点:

1.淡化或者是掩盖痛苦。虽然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要学会勇敢和坚强,但是西方心理学却主张淡化或者回避肉体及精神所受的不必要的痛苦,因为痛苦与折磨并不会让我们更坚强,只有尽可能地呵护身心,积聚更多的能量,人类才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2.用美丽可爱的童话故事或者卡通人物融化孩子的心,儿童的内心世界与成人不同,在他们的世界里,小动物都是朋友,桌子椅子都有生命,他们对于动画偶像的痴迷绝对不会轻于成人对偶像感觉,编制童话,用卡通人物来陪伴他们,都是对幼小心灵很好的慰借。

虽然国内的医疗体系还在发展过程中,但是在孩子出现病痛时还是可以用一些方法来呵护他们的心灵,去看医生时带上他们喜欢的玩偶,编制一个可爱的小故事,不要在孩子痛苦的时候表现得比孩子还痛苦,看完医生给予孩子表扬或者一个小奖励,一些孩子无法接受和理解觉得恐惧的事情都可以通过卡通人物的故事让他们理解或者淡化恐惧...

面对孩子的病痛和伤痛,希望下一次你的态度和做法会不同,加油!

-THE END-

版权声明:本文文字及图片为大卫吉娜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媒体转载需获得授权!

作者简介:大卫吉娜,现居英国,中英混血双胞胎妈妈,留英硕士,教育专栏作者,英国早期教育EYFS与家庭教育体系研究者与推广人。微信公号《奥利和查理》 (ID:OllieandCharlieUK),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育儿教育平台。


推荐: | 心的娃娃 | 心的项链 | 心的贴纸 | 心的书籍 | 桃心的戒指

本文标题:面对孩子的病痛和伤痛,英国人做了这些暖心的事儿!

面对 孩子 病痛 伤痛 英国人 做了 这些

网站首页 | 百分之一旗舰店 | 拼多多优惠券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2024-05-02 08:07:15

Copyright © 2024 百分之一.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0906146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