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看这片,国人就不会无脑吵吵

2017-08-03 01:24:49

新闻中心>十点电影>正文内容

今年有部新片,十点君藏了很久。

倒不是想瞒着你们当私货,而是找不到恰当的时机来说,也纠结着适不适合拿出来。

不过,最近英雄后人怼小鲜肉的事件,倒是直接打中它的态度。

豆瓣8.0,烂番茄94%;

严苛的MTC,也有88分的高分。

甚至,已经被称为是今年十佳的有力竞争选手。

希望的另一面Toivon tuolla puolen

既然要竞争十佳,就得有过人的思想性——

这部片的题材聚焦叙利亚难民。

但题材只是它能争夺年度十佳的原因之一,这部片的底气,在于它本身。

够异类。

这几年,很多电影都直接聚焦在了难民身上,但它们往往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

用圣母的关怀,照耀难民,感化观众。

这片偏不这么干,不玩道德,不做圣母,也不卖难民的惨,反而实诚地,把难民问题拉回日常。

就事论事。

这部片能争夺今年十佳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导演,芬兰大导,阿基·考里斯马基。

4次入围戛纳金棕榈奖,1次获得评审团大奖,是个极度个人特色的作者。

甚至在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时候,拒绝出席颁奖典礼。

因为他的友人,当时由于伊朗公民的身份而被美国拒签,同时,美国正在进行阿富汗战争。

由此可见,考里斯马基对战争的态度。

除此之外,「希望的另一面」还入围了今年柏林影展金熊奖,并获得最佳导演。

和诺兰大神一样,考里斯马基也是胶片爱好者。

「希望的另一面」就是一部用35mm胶片拍摄的电影,单凭画面,每帧都能像油画一样细腻。

不仅如此,还融进了自己的个人色彩——

大量话剧式的场景和走位,再加上北欧特有的平行光,高灰度的镜头。

每秒都牢牢抓着观众的眼球。

这些,正是考里斯马基的招牌特征,极简,耐看。

在极致的个人色彩之上,考里斯马基讨论问题的方式,更值得称赞。

两条线,挑明问题——

男主哈立德就是个妥妥的叙利亚难民,因为炮火失去家园,因为战争被迫流离失所。

他从叙利亚出发,摸爬滚打地穿越了土耳其、马其顿、塞尔维亚,最后靠着偷渡才到了芬兰。

哈立德决定申请难民庇护,在芬兰长居。

彻底远离战火,重建未来。

幸运的是,芬兰对难民有极大的包容,只要提出申请,就能有暂时的住所,还管饱三餐。

能不能长居,是之后审批的事。

不仅如此,哈立德也和我们一般认知里的难民不同,他想学习当地的语言,最好再找份工作。

不贪图社会福利,对未来充满了规划。

到这里,这片和套路的难民电影还没什么不同。

别急,来看它的第二条线——

维克斯特伦是个餐馆的老板,但这个优渥的中产阶级,只是表面上看上去的。

这家餐厅的上一任老板,就是因为业绩太差,而把餐厅贱卖给了维克斯特伦。

还另外赠送了两个老员工,外加一个实习生。

全部打包带走,佛心来的。

但,惨淡的生意让维克斯特伦忧心忡忡,因为这家餐馆已经赌上了他的积蓄。

得想法子,让生意热络起来。

等等,哈立德和维克斯特伦又有什么关系?

其实这两条并行的叙事线,正是导演的巧思——

哈立德是难民的代表,他的所见所闻,正是每个在芬兰的难民会经历的。

而维克斯特伦,虽然正患有中年危机,但同时也是不愁吃穿的中产阶级,是芬兰最中坚的社会力量。

导演让这两条线各自发展,在最巧妙的时机交汇,摩擦生热。

同时,却也弥漫着一种不搭调的古怪。

哈立德需要扫描录入指纹,警官也在用笔记本电脑输入信息,看似现代化办公。

可最终的纸质报告,却是用打字机打出来的。

就像是两个时代的生硬撞击。

不仅如此,维克斯特伦的客人点了一份胡椒沙丁鱼,服务生一转身就把菜上齐,连客人都不禁感叹:

“上菜真快啊”

“我们的厨房是复合型的”

复……什么鬼,厨房明明就只有厨师一个人啊。

这还没完,服务生上的沙丁鱼,竟然是刚开的罐头。配个土豆和黄瓜,就算装盘完成。

胡椒沙丁鱼,沙丁鱼算是有了,那胡椒呢?在桌子上摆着,要多少,自己撒。

但这种不搭调的古怪,却散发着强烈的戏剧效果,就像是极简下的冷幽默。

同时,还包裹着对现行时代的暗讽——

面对餐厅的惨淡生意,维克斯特伦还真想到了法子,流行什么就卖什么!

于是,一家正经的餐厅,瞬间变成了日料店。

服务员们别扭地穿上和服,厨师别扭地捏着寿司。

还别说,生意还真的被日料带动起来了。

但这种古怪,却一针见血——拯救了芬兰中产阶级的,竟然是远在地球另一端的日料。

可见,在饮食上,他国氛围对芬兰的影响。

这也正是导演的精巧所在——这部片真正想探讨的难民问题,又何尝不是被他国氛围影响?

什么是希望的另一面?就像是这部片的另一面——

冷漠却又煽情,讽刺却又能温暖人心。

维克斯特伦的餐厅汇集了中产阶级、上下三代员工和实习生,甚至还有一个叙利亚难民。

就像小型乌托邦,所有人平等地在此刻相处。

努力重建未来的哈立德,对难民友善的维克斯特伦,是导演的大同期许,浪漫的理想主义。

但,导演自己也清楚,现实和理想之间,总是差了5个棒棒糖——

哈立德走在路上,就不止一次被芬兰人民痛打;

政府会用各种理由,遣返难民;

更别说难民也不全像哈立德这样,上进,有良知。

导演在表达自己对这个社会的理想主义,但同时,也把落脚点根植于现实上。

看待问题的视角层次相当丰富。

更客观、更全面地讨论。

这正是这部片想说的——

这个时代的问题总是多方的,更是复杂的,我们在心中难免有偏向性,甚至是理想主义。

也正因为这样,我们更要理性地看待问题。

在风暴中,保持自己的清醒。

而不是仅凭两张断章取义的动图,就在没有看电影之前,涌到对方的微博下面,咆哮。

这难道不是一种,对真相的绑架?

看看考里斯马基在这部片里是怎么做的吧。

他痛恨战争,更痛恨种族歧视,崇尚大同的理想。

可是,他也承认这个世界的多样性,更明白不可能统一所有人的想法,冲突必然会发生。

所以,他维持着自己的清醒,让自己足够全面地探讨问题,把各方看法一一呈现。

不被舆论带跑,独立自己的判断。

而这一点,正是我们最欠缺的理智。


推荐: | 不会说话你就 | 有头无脑 | 有头无脑冰格 | 拍立得看这 | 哇奥光看这

本文标题:早看这片,国人就不会无脑吵吵

看这 国人 不会 无脑 吵吵

网站首页 | 百分之一旗舰店 | 拼多多优惠券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2024-05-06 04:47:58

Copyright © 2024 百分之一.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0906146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