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没拍响的马屁,没有拍不到的马屁

清朝当官有两条主要路径,一是科举,一是捐官。捐官就是拿钱给朝廷,朝廷给个官帽子给你。不过,能捐的都是小官,能不能成材,全凭运气。当年李卫捐了个员外郎,后来做到了封疆大吏。到了清朝中晚期,捐官的太多,据时人记载,州县等着候补知府知县的,动不动就两三百人,更不要说那些小级别的,常有几千人在等——不过,说起来,他们要吃喝拉撒睡,对于当地的经济,也算得上利好呀。

人那么多,都想往前冲,怎么办呢?

那就看谁更有能力。

这个能力不是为民谋利的能力。我都还没坐堂呢,哪里能给百姓造福呢?因此,得先想办法得到官缺。

(李卫剧照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清朝人记载,方法之一,是求帽子。

怎样求呢?

就是托关系去批条子。

比如,你通过种种关系拿到了某督抚的条子,当地的官员,不好意思不给面子吧?你就有得官做了——以势压人,就像戴帽子一样,罩下来,铁板钉钉。

但若有两人同时拿了条子,一个是巡抚的,一个干脆是六部侍郎尚书的,拿巡抚条子的那个,自然就是出局了。

所以,帽子有大有小,称为大小帽子。

不过,求帽子是低级阶段。

高级阶段是做帽子。

某京官外放太守,去拜别自己的恩师,某部尚书。尚书平素清廉,不喜吹牛拍马之事。

(清朝官员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他语重心长跟学生讲,为官之道,上不负君,下不负民,方不愧为读书人啊。你要牢牢记住。

太守说,好,好,好,学生记住了。

尚书问,那你到了地方,打算怎么做呢?

太守说,我准备了一百顶帽子。

尚书脸色蹭的就不好看了。

太守不急不慢地说,恩师息怒,现在督抚官员都喜欢被称颂,否则,你到了地方,与他们搞不好关系的。如果跟上司关系不好,说不定很快靠边站,怎么有那机会替民众办事。不过,如果朝廷内外,都能像我老师一样,都是理学名臣,痛斥一切奸佞,则高帽子根本用不上,也没人敢用。天下就太平了。

(奉承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尚书闻言,非但不再发怒,反而连连点头。

太守出门大笑,本来一百顶帽子到省里用的,现在只剩九十九顶啦!

看,这就是做帽子。

清朝人评价,求的帽子,那是上级被更大的上级压着,没办法,唯做的帽子,深入上级之心,从此推荐保举,不在话下。


推荐: | 会响的椅子 | 砸炮可响的枪 | 没有个性的人 | 没有度数的美瞳 | 世上没有好养的孩子

本文标题:只有没拍响的马屁,没有拍不到的马屁

只有 没拍 响的 马屁 没有 不到 马屁

网站首页 | 百分之一旗舰店 | 拼多多优惠券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2024-04-30 05:58:25

Copyright © 2024 百分之一.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0906146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