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以虐心的方式对待俘虏,结果出人意料

2016-11-02 09:55:35

新闻中心>风长眼量>正文内容

至元二十六年(1366),朱元璋率领他的全部精英,以徐达、常遇春为主帅讨伐张士诚。

在选择作战方案时,大将常遇春和徐达提出了以直捣黄龙的战术,直接攻取东吴的老巢平江(今为苏州),以达到让张士诚的所有地盘都将不战而降的目的。

但这一次,朱元璋却没有采纳,他以自己独特的军事战略眼光分析认为平江是张士诚的“老窝”,肯定派了重兵把守,想要一袭而下,不太现实。他决定采取“曲径通幽”的战术,先攻击军事要地杭州和其他地区,一步步剪除张士诚的羽翼后,平江自然也会成为囊中之物。

事实证明,朱元璋的战略部署是极为正确的,他正是靠着这个战略一步一步打败了张士诚,但这个过程却是艰辛的。

在行军前,朱元璋反复强调了一件事,那就是在攻克城池之后不可以随便杀戮,因为杀完了人,得到空地,有什么用呢(克城无多杀,苟得地,无民何益)。

结果徐达、常遇春率领的仁义之师很快攻克了江阴、扬州等地,于并乘胜直取军事重地常熟。

事实证明,常熟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常熟城地理位置极佳,易守难攻,常熟的守将不是一般的人,他是张士诚的亲弟弟张士德。

张士德文武双全,是张士诚的重要智囊团成员之一。然而,文武双全的张士德没料到朱元璋这么快就敢对他“动手”,结果在徐达到达眼前时,才匆忙应战,最终步三国时关羽的后尘,来了个大意失常熟。张士德穿的虽然是新鞋,但走的是关羽的老路,所以在常熟被徐达攻入,准备走“麦田”逃跑时,被朱军碰了个正着,结果成了阶下囚。

关于阶下囚的故事,《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汉争霸,荥阳对峙时,项羽大骂刘邦不义,最后把刘父缚在城上,对刘邦说:“如果再不退兵,就把你爹煮了。”刘邦开口道:“我们已约为兄弟,我父亲即你父亲,如果要烹你父亲,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羽傻眼了。一个人连爹都不要了,你还能奈他何!其实是项羽健忘,他忘了在前不久那场战役中,刘邦被他打得落荒而逃时,为全力逃脱,竟然“推堕孝惠、鲁元(刘邦的一双儿女)车下”。儿女与父母连心,刘邦却如此心狠。为了至高无上的人生目标,刘邦在和项羽的博弈中早就抱定了志在必得的信心,亲情不过是其中的筹码。

项羽是一位超群的军事统帅,战场是展现他卓绝天才和艺术人生的“舞台”。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以寡击众,全歼秦军主力,客观上为汉高祖进入咸阳推翻秦朝创造了条件。楚汉战争中,破田荣,救彭成,救荥阳,夺成皋,一生大战数十次,多获胜利。所以,苏洵称他“有百战百胜之才”,然而他却输了,输在对方“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的笃定心理防线。输在自己“做人不够狠,做神不够仁”、首鼠两端、优柔寡断。他是一个英雄,却不是刘邦的对手。

然而刘邦却是朱元璋的超级偶像,朱元璋几乎什么都学当年的刘邦。因此,在对待“亲情逼宫”上,他显然吸取了经验,不再重走项羽仁义堕落之路。

话说张士德被朱军生擒后,最惊喜的莫过于朱元璋了。是啊,一条这么大的鱼上钩,的确是意外之喜啊!最惊怒的莫过于张士诚了,是啊,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亲弟弟成了阶下囚,以后这仗还怎么打?

接下来,朱元璋和张士诚各自面对难题,朱元璋面对的难题是:杀还是不杀?张士诚面对的难题是:救还是不救?

答案也很快出炉,朱元璋是不杀,张士诚是不救。朱元璋不杀张士德的原因是想利用他钓张士诚这条大鱼。张士德不是你的弟弟吗,要想他活命,一个条件,除非你张士诚投降。张士诚不救的原因是,救不起。能力有限(对打一直处于劣势),爱莫能助。

一个不杀,一个不救,接下来只有一种方案可以选择了,那就是谈判。既然是谈判,自然是由“占理”的朱元璋提方案开条件了。朱元璋的条件当然很简单,一命换一命,要想获得张士德的自由身,除非你张士诚亲自来替换。当然,这个方案和条件显然是张士诚不能理解和接受的。对此,张士诚也提出了自己认为比较合理的条件和方案:非常3+1。即输粮十万石,布一万匹,一张永结联盟的合同书,外加一个人。

这个人虽然不是他张士诚本人,但也是一个非同小可的人,他便是朱元璋手下有着“三将”(猛将、悍将、爱将)之称的廖永安。

原来枢密院事廖永安率领水师在太湖中配合着俞通海等部作战,打得敌人落花流水,结果他一时兴起,犯了孤军深入的大忌。他如一把刀直插入敌人的心脏部位,结果对方也不是吃素的,很快就碰到了张士诚手下的“战魂”——吕珍。这个吕珍自然不是浪得虚名,他对廖永安说,既然你进来了,我那就成全你。结果说到做到,硬是凭着真刀真枪,直打得廖永安趴在地上为止。

鉴于廖永安在朱元璋手下的身份和地位,此时张士诚拿出来作为谈判的条件显然也是合情合理的。一将换一将,还加了三个附加条件,张士诚在谈判上可谓“诚至义尽”了,他满以为朱元璋应该很满意了。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朱元璋马上回了一句话:你这是白日做梦,你不要再痴心妄想!

其实朱元璋做出这样的决定心里是在滴血的,毕竟廖永安是他很宠爱的大将之一。一路走来,廖永安身先士卒,立下了汗马功劳,在革命军也颇有威信。此时不救他出来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然而,朱元璋是无奈的,廖永安固然重要,但张士德更重要。他不仅是张士诚的亲弟弟,更重要的是,他还是张士诚南征北战的定海神针。大型战略方针几乎都是经过他的手研制出来的,他是张士诚的支柱。如果就这样换给了张士诚,那不是放虎归山,给自己以后徒增苦恼吗?为了革命事业,为了江山社稷,为了美好明天,他只好忍痛割爱,大义灭亲了。为此,朱元璋给廖永安的弟弟廖永忠进行了大量财物赏赐,并且加官晋爵,连升三级。一是安了廖永安的心,二是为了安手下将士的心。

就这样谈判彻底破灭。既然谈不成,那就接着开打,两人的关系很快从地盘之争发展到不共戴天的血仇之争。

值得一提的是,廖永安是“身在张营心在朱”,他拒绝了张士诚无数次甜言蜜语的劝降,严刑拷打的逼降。誓将狱底坐穿也不投降。后来,在经过了八年暗无天日的铁窗生涯后,他的生命也走到了终点。

而张士德也是个“威武不能屈”的人,他也抵抗住了朱元璋N次的劝降,最后在秘密写了一封信想方设法叫人送到了张士诚那里去后,他觉得自己再活着是对哥哥张士诚的一种累赘了,于是,他选择了以绝食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短暂而匆匆的一生。

张士诚接到了张士德的遗书,泪如雨下,展开血书一看,但见里面只有带血的十二个字:投降元朝,忍辱负重,借壳发展。

这时的张士诚原本就屋漏偏逢连夜雨,被朱元璋痛击的时候,还得了南面的方国珍军阀的偷袭,已是焦头烂额。此时,张士德如同千里眼一样,这十二个字方针,给他在迷惘困惑中指明了方向。是啊,以前我在刚发迹的时候不是也靠和元朝拉近乎、忽悠元朝官兵从而积蓄力量,最终成为一方诸侯的吗?现在形势危险,“挂靠”元朝确实是以退为进的万全之策啊!想到这里,他马上召开手下文武重臣进行商量,结果得到了大家一致赞成。就这样,张士诚“投降”了元朝。

元朝政府的高官受益匪浅,军功章里可以记上重重的一笔。而张士诚除了名誉受损外,获益也匪浅,他从此可以和元军及军阀方国珍部和平共处,而朱元璋也不敢再继续对他进行逼宫了。张士诚得以休养生息,励精图治,获得卷土重来的良机,这也是朱元璋始料不及的。

这真是: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特约作者飘香楼主,著《汉朝那些事儿》等。


推荐: | 小矮人意大利 | 朱元璋传 | 朱元璋演义 | 朱元璋连环画 | 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

本文标题:朱元璋以虐心的方式对待俘虏,结果出人意料

朱元璋 虐心 方式 对待 俘虏 结果 出人意料

网站首页 | 百分之一旗舰店 | 拼多多优惠券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2024-05-10 07:11:37

Copyright © 2024 百分之一.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09061460号-4